父女接力,一叶带动一业 | 百千万工程·乡贤反哺发表时间:2023-07-08 15:44 人们常说“无山不客,无客不山” 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 种茶、做茶、喝茶 早已融入生活 傍水种植的茗皇生态茶园风光秀丽,正向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大步迈进。陈锴进 摄 坐落在廉江市北部的长山镇 是廉江的客家人集聚地 客家茶文化早就有迹可循 目前,这里种植茶叶面积超过2万亩 成为廉江市乃至粤西地区的产茶重镇 从事茶叶种植的数千户长山人,忘不了乡贤李裕南、李丹父女的贡献。20多年前,这对父女离开收入丰厚的医药行业,回到家乡长山镇,带动乡亲们从传统的粮食、水果种植,改道向附加值高的茶产业进军。从一家公司到一条茶叶种植带,从一片小叶子到一个行业,两代乡贤谱写出一幕反哺家乡的精彩大戏。 ![]() 廉江市茶叶文化历史悠久 早前以廉江本地茶发展为主 采茶。图片来源网络。 上世纪60年代初 廉江市良垌蒲苏茶和河唇山祖茶 在国内市场已小有名气 其独特的芳香、甘醇的口感 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茗皇技术人员与茶农交流晒茶经验。受访者供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 商海中的拼搏者 往往能早于别人嗅到商机 23年前 从事医药开发大半辈子的廉江老板李裕南 看到了茶业发展的前景 几经思虑,他回到家乡长山镇 创立了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拉开了廉江茶业大发展的大幕 那时,长山镇的乡亲们普遍每户守着三五亩地,种着粮食和低档水果,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。李裕南发动乡亲们跟他一起种茶叶。但乡亲们却并不乐意,认为还是种粮食水果来得稳妥。李裕南大胆向乡亲们提出:“我跟你们每家都签25年的合同,茶叶种出来,我帮你们卖,统一包装、打品牌。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,我包你们每亩地每年挣3000元,挣不到,我自掏腰包给你们补足。”乡亲们心动了,纷纷入伙。 随后几年,李裕南的公司自种茶叶4000亩,长山镇的2000户乡亲又拿出了9000亩加入,一个1.3万亩的茶场“公社”就此诞生。 茗皇的红乌龙茶生产厂房。受访者供图 李裕南的回乡 彻底改变了乡亲们的耕作方式 他从台湾请行家,从大学聘教授,用台湾的高山茶和大红袍、铁观音嫁接出了新品种。茶场种的都是有机茶,虽然产量只有常规茶的一半,但价格却比常规茶贵三倍,单位土地的产出更高。 村民张修信把自家的20亩土地投入老李的茶场“公社”,换来了如今每年至少10万元的收入。平时他忙自己的事,只是业余兼顾茶叶,省心省力。 在李裕南带动下 廉江大地迅速掀起种茶的热潮 长山、青平、良垌、石颈等镇 都涌现出一大批种茶大户
![]() 茶叶种植、生产、销售 走上正轨后 李裕南把“接力棒” 交给了下一代李丹 ![]() 茗皇的红乌龙茶。受访者供图 李丹和父亲多处求经问道 终于探索出自己的“独门秘方” 茶园。来源:南方+ 茗皇茶的成功 不仅为当地茶农提振信心 也为当地茶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 2019年,“廉江乌龙茶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,成为继粤东潮州单丛茶、粤北英德红茶后,粤西茶品类中的特色代表。 去年,李丹和李裕南把耕耘多年的红乌龙茶生产加工技术分享出来,交由廉江市委、市政府,携手省农科院签订“廉江红乌龙”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协议,并启动建设红乌龙茶标准及品牌建设,全力打造“廉江红乌龙”区域公共品牌,廉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红乌龙茶产地。 红乌龙茶。郭龙碧 摄 随着有机茶声名鹊起 近年来,廉江越来越多茶农 开始成立茶叶公司 对标茗皇茶的标准 生产绿色有机茶叶 如今,廉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台式乌龙茶 和广东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茶业形成了全产业链 带动了旅游、物流、加工、茶具销售 等行业同步发展 湛江发布编辑部 采写:李廷睿 编辑:林日清
文章分类:
行业新闻
|